热搜: 博乐棋牌玩法
中新网温州12月7日电(周健 范海国 张铄婕)一张张内外互通的联络网,构建了世界永嘉人共同的家;一座座满怀乡情的主阵地,营造了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一批批落地生根的共富点,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一个个乡贤入驻的助调室,凝聚了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一笔笔扶贫纾困的公益金,形成了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12月6日,“之江同心·乡贤助乡兴”发展对话活动在浙江温州永嘉举行,活动深入交流“乡贤助乡兴”工作,探讨乡贤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筑平台用贤智 搭建乡情联谊“连心桥”
世界永嘉人家园是由中共永嘉县委统战部牵头,为推动内外永嘉人融合发展而共同打造的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旨在通过“大统战”平台,为内外永嘉人提供乡情联谊、互动交流、商务洽谈以及建言献策等服务。走进其中,与会人员被永嘉人创业奋斗的敢为人先精神所吸引。
开园至今,世界永嘉人家园共举办86次联络联谊活动,参与人数达2528人。近年来,永嘉织密“联络网”,建立新乡贤动态数据库,目前收集16大类5340条数据,乡镇(街道)乡贤联谊会实现全覆盖,完善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每年定期邀请广大新乡贤面对面交流,让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成为常态。
世界永嘉人家园一景。 永嘉县委统战部 供图
“近十年来,在外永嘉人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外永嘉人创造的GDP是本土的3倍。内外永嘉互动需要一个载体,永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永商、侨商等世界永嘉人资源。”永嘉县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永嘉人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永嘉经济和永嘉人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永嘉还建立新乡贤回归“亲情通道”,采取中秋茶话会、迎春座谈会等形式传递“乡音乡事乡愁”,聚焦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努力及时做到“雪中送炭”,有力拧紧“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并积极发挥乡贤智力、人脉、资金等优势,推出“聚贤助力”专项行动,引导新乡贤在农村建设中出钱、出力、出招,实现资本回流、人才回归、农民增收。
凝乡情聚贤力 延伸公益慈善“帮扶链”
在永嘉县芙蓉民俗博物馆,可以看到晚清、民国时期的200余件婚俗、文房、家居、生活、佛教祭祀等民间工艺品以及生产生活用具,材质种类繁多,雕琢精细,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这里都是陈道轰、徐贤孟等一批本土乡贤带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在宋韵古村内打造起来的乡村博物馆群之一,他们利用古建筑,让文物活起来。”芙蓉民俗博物馆解说员介绍道,今年国庆期间,芙蓉村的博物馆群日均参观游客人数在4500人左右,截至目前门票收入较去年增加一倍多。
芙蓉村。 永嘉县委统战部 供图
据悉,永嘉县委统战部以基层统战规范化建设年行动为抓手,指导岩头镇成立新乡贤联谊会,打造岩头乡贤馆,建设完善芙蓉村博物馆群乡贤工作室、乡贤议事厅等基础设施,发挥乡贤在推动乡风文明中的独特优势,做足乡情乡愁文章。
另外,在延伸公益慈善“帮扶链”上,永嘉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譬如,发动永嘉全县乡贤开展“百家修百屋”行动,认捐文物修复资金5280万元;成立“乡贤帮帮团”,建立40名共富人才信息库,倡导知名乡贤李丐腾捐资500万元建设李大屋老年爱心食堂,成立乡贤慈善基金会23个,组织新乡贤慰问困难民众1025人,发动侨团打造12个“国际食堂”“邻里食堂”……
重招引释贤能 拓宽乡村振兴“共富路”
走进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枫林镇镬炉村,田家陌上隐、林间小筑、柒墨咖啡机车驿站、乡味博物馆等一批项目,让与会人员眼前一亮。
镬炉村成功转型离不开创新“乡贤+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该模式有效把农业种养与乡村旅游深度绑定起来,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乡贤返乡发展。其间,永嘉县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引导乡贤、永商等群体积极投资置业,高质量推进170余亩闲置土地开发,倾心打造镬炉乡情馆、乡贤会客厅、同心田园等同心阵地,形成了产业兴、人气旺、村民富的良性发展格局。
镬炉村一景。 永嘉县委统战部 供图
在拓宽乡村振兴“共富路”上,永嘉以项目招引为突破口,招引新乡贤潘统金回乡投资建设楠溪·云上温泉旅游度假区,实现了永嘉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零的突破”;招引新疆南达集团董事长林乐宣回乡打造“灵运仙境”风景区、加拿大侨领黄东海打造华中楠溪云岚度假村,有效带动周边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据统计,近年来永嘉共招引新乡贤重大回归项目14个,总投资70.02亿元,超1000余名新乡贤回乡参与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做强了产业支撑。仅镬炉村,去年村集体收入达95万元,较建设前翻两番。
未来,永嘉将继续把新乡贤“同心共富”工程作为推进新乡贤统战工作的主抓手,深挖乡贤资源,织牢乡情纽带,做强做优“乡乡兴·永嘉兴”工作品牌,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完)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电 题:“冰墩墩”再换新装 设计师谈“顶流”如何常青
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随着中国农历龙年越来越近,“冰墩墩”龙年新春特别版——“龙墩墩”系列新品7日正式发售。当天一大早,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前来等待购买“龙墩墩”的民众排起了长队。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顶流”的“冰墩墩”生肖版最新文创产品,“龙墩墩”颇具人气。
图为11月29日北京的奥运收藏爱好者张文全与“龙墩墩”自拍合影。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憨态可掬、圆润可爱、充满活力的“冰墩墩”可谓“一墩难求”。后续推出的“虎墩墩”“兔墩墩”也备受青睐。
连续出新的“墩墩”家族缘何热度不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兔墩墩”和“龙墩墩”的设计者林存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坦言,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呈现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形象或是“顶流”能保持常青的“密码”所在。
按照惯例,历届奥运会举办之后,吉祥物等会成为奥林匹克历史知识产权的一部分,鲜有再更新设计的案例。据林存真介绍,北京冬奥会之后,“墩墩粉”对于继续开发“冰墩墩”文创的呼声热烈。为了回应大众对“冰墩墩”的喜爱和期待,中国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进行沟通与协商,最终形成以北京冬奥会历史知识产权为主的合作方案,实现了奥林匹克历史知识产权在中国奥委会辖区内的再利用,续写冬奥故事。
“就这样,‘冰墩墩’的后续生肖版作为鲜活的奥运文化遗产得以面世。”林存真说。
有感于近年流行的游戏“换皮肤”模式以及北京冬奥会期间“虎墩墩”的有益尝试,林存真选择以中国生肖为设计元素继续给“墩墩”做新衣。于是,便诞生了“兔爷版”的“兔墩墩”和“舞龙版”的“龙墩墩”。
走进林存真的工作室,数十张“龙墩墩”的设计草稿、中国民间舞龙图等映入眼帘。林存真对记者坦承,如何将中国龙的图腾和精神标识更好与“墩墩”相结合,同时又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龙神圣而祥瑞的形象,这道难题让他们“压力山大”。
“龙墩墩”和“兔墩墩”设计者林存真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摄
为此,林存真带领设计团队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国龙的小组,由考古、美术史、设计等多领域专家构成。
“我们梳理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龙图案,细化到眼睛、鼻子、角、鳞片、尾巴等各个部分,力求找到‘最大公约数’。”林存真说,在设计过程中,可敬、充满善意而又喜庆的中国舞龙“跃然纸上”。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独特精神标识,象征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林存真表示,“龙墩墩”选择“舞龙”“四海龙王”等传统文化内容作为创意基点,代表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平安、丰收的美好期望,展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融合了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和奥林匹克大家庭“团结”的主题。
在中国农历龙年来临前夕,“墩墩”再次完成华丽变身:身着红袍,批云肩,腰系红绸带,脚蹬云头鞋。中国龙则呈现为舞龙的龙具:生金角,顶龙珠,金鼻蓝须,圆圆的大眼睛可爱又充满活力,与萌萌的“墩墩”巧妙融为一体。
11月29日,冰墩墩龙年新春特别版——“龙墩墩”系列新品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发布亮相。图为“龙墩墩”盲盒摆件。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除了毛绒玩具,今年推出的“龙墩墩”系列授权产品还有摆件、徽章、钥匙扣、明信片、贵金属等。特别是在摆件设计中,运用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概念和“四海龙王”的创意,形成了不同性格、各具特色的“龙墩墩”产品。
林存真指了指胸前的徽章说:“希望这些不同造型、不同类别的‘龙墩墩’能给大家带来好运。”
“若有可能,希望把十二生肖版‘冰墩墩’全都能做出来。” 林存真表示,会努力将更加丰富多彩的“墩墩”带给大家,更希望借“墩墩”IP,继续弘扬奥林匹克文化和精神,并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颇具年味儿的中国故事。(完)